顾衡西方美术100讲

顾衡西方美术100讲顾衡西方美术100讲咱们还是要从基督教的兴起和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说起。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宗教是多神的,古罗马人还建了个万神殿,征服了某个民族,就把人家的神请到万神殿里来,大家爱拜啥拜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万神殿很类似于安卓系统,罗马人只负责建个平台,各种插件、各种应用,你们自己来。到耶稣被彼拉多钉十字架的四十天后,奉他为主的宗教组织,也就是基督教成立了。基督教是个苹果的ios,它是一神的,并且是绝对排它的。《十诫》明文规定不能拜偶像。他们自己不拜偶像,还不许别人拜。圣保罗跑到以弗所,见人就说“人手所作的,不是神”。跑到雅典去,说啊呀到处都是偶像,呸呸呸。总之和安卓系统完全不兼容。罗马的皇帝们想了各种办法,也不顶事儿,基督教信徒越来越多。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只好认怂,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公元330年,又迁都君士坦丁堡,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罗马帝国从以前的安卓系统切换到苹果的ios。也就是说,他要用一神教的基督教作为基础,重建罗马帝国臣民的身份认同。虽然罗马帝国正式分裂成东西两块是在公元395年,但是从君士坦丁迁都君士坦丁堡那一刻起,罗马帝国从上到下,心理上就已经接受了分裂的现实。东边是说希腊语、基督教占优势的地区,西边是说拉丁语、传统多神教占优势的地区。君士坦丁迁都100多年后,欧洲这边法兰克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在一神教和多神教的摇摆当中灭亡了,这就是欧洲中世纪的开始。而东边,以基督教为基础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崭新帝国,称为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说了解欧洲中世纪艺术,要往东边看呢?原因有这么几个。首先是蛮族那边的文化实在是太落后,无法与罗马帝国的文化形成抗争,所以欧洲中世纪一直深受拜占庭的影响。其次,虽然西罗马帝国早在公元476年就沦陷了,教会却一直保持着统一,一直到1054年才分裂成东边的东正教和西边的天主教。也就是说,虽然早在五世纪罗马帝国就少了一半,但是一直到十一世纪,教会内部的沟通还是顺畅的。第三,拜占庭这边,公元六世纪的查斯丁尼大帝反攻欧洲大陆也好,公元八世纪的皇帝利奥三世发起的毁坏圣像运动也好,都主动、被动地,向一片废墟的欧洲提供了大量拜占庭艺术家。比如,查士丁尼收复了意大利之后,在拉文纳大兴土木,把拜占庭艺术直接搬到了欧洲,相当于为欧洲建了个样板间。所以,一直到12世纪之前,是拜占庭艺术支配着欧洲中世纪。教义与现实的矛盾拜占庭这个一神的、拒斥偶像的基督教帝国,对艺术产生了与以前多神教古典时期完全不同的诉求。贡布里希说:“艺术史并不是技术进步成熟的历史,而是思想和观念变化的历史”。这句话,正是我们理解中世纪艺术最关键的一把钥匙。但是基督教得势之后,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他们也需要图像啊!比方说圣凯瑟琳。她爸爸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行政长官。她信了基督教之后天天反偶像,谁画个什么雕个什么她就去说人家。据说皇帝派了50个哲学家和她辩论,终不能胜,一怒之下就将她处死了。大批教徒要来悼念要来致敬,这可怎么办呢?没办法,凯瑟琳死后,基督徒们把她的尸体运到西奈山脚下,在那里建了一座修道院,并且把她的形象画在了墙上。这实在是个莫大的讽刺。西奈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壁画《十诫》里明文规定了不许有偶像崇拜,可是没有图像又不行。这可如何是好呢?高度程式化的艺术正是在这样的纠结中,拜占庭艺术开始了它光辉的旅程,并对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归纳起来,拜占庭艺术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是技术上的克制,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不必要的技巧炫耀就被禁止了。具体说来就是不能把人画出立体感来。这幅《五饼二鱼》图就很明显地表现出这个倾向。马赛克《五饼二鱼》虽然人物没有什么立体感,但是我们看衣褶、看衣物与人体的关系,希腊传下来的手艺还是在的。画面虽然看上去很幼稚,但是和没有技术的小孩绘画是两回事儿。其次,我们看到了东方,尤其是古埃及艺术理念对拜占庭的影响。就是不再追求再现眼睛所见的真实,而是用最方便的角度来表现故事所必不可少
顾衡西方美术100讲顾衡西方美术100讲

声明:本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除本站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只作为购买原版的参考,并无法代替原版,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您若发现本站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请来信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lesheng的头像-乐升资源网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