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刚昆仑派实用符秘法

三刚昆仑派实用符秘法三刚昆仑派实用符秘法在中国南方多山的内陆地区的各个角落,人们都修建了用于祭祠木客或山魈的丛祠。丛祠通常面积很小、结构简易,多建于大树或陡崖之下,因为据说山魈经常出没在这些地方。换句话说,这些丛祠位于荒野之中,而非村落之内。 [4] 丛祠具有辟邪的功效,因此山林中的精怪无法接近丛祠,但这里同时成了地方上的驱邪师和巫觋的生意场所。1048年,一位在江浙任职的地方官员发起了打击丛祠的运动,因为这些丛祠成了群巫聚集之地,他们“掊货财,偶土工,状 、 (即山魈)、傀魅、泆阳、彷徨之象,聚而馆之丛祠之中”。[5] 在列举丛祠中的神灵时,这位官员使用了大量文学典故,这反映出他其实并不清楚丛祠之中到底放了哪些土偶,但他使用的所有词语指代的都是畸形恐怖的山魈及其同族。 [6] 王令(1032~1059年)的《古庙》一诗生动地描绘了这些邪灵给人带来的惊惶恐惧之感。在一间年久失修的古庙中,王令发现双目瞪视的庙中主神(在诗中被称为“神君”)的形象令观者感到惊骇不已。他穿过了古庙一侧的漏风过道,然后突然停住了脚步:直东之厢步逶迤,且益所见怪可嘘。马牛羊犬杂豕鸡,或戴以首旁四支。间有人面身亦非,老祝趋前为众词。 [7]王令在庙墙之上看到的人首兽身怪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古老的《山海经》中形态古怪的异兽与图12中的人面兽身怪物队列。由于没有作为山魈的五通神的画作或雕塑流传至今,我们无法确定五通神是否也被塑造成了这类怪异的形象。图26中的雕塑很有可能就是宋朝时期的独脚五通像,它展现了邪魔形象所惯有的夸张面部特征,但除此之外它看起来和人像无异。无论如何,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对五通神的崇拜就诞生在这些丛祠以及模仿这些丛祠的家祠之中
三刚昆仑派实用符秘法三刚昆仑派实用符秘法

声明:本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除本站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只作为购买原版的参考,并无法代替原版,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您若发现本站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请来信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lesheng的头像-乐升资源网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