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将弗洛伊德式的超我与内在良心和内在负疚感区分开来。原则上,前者是将他人——父亲、母亲、教师等——而不是本人的反对意见纳入自我意识中。因此,负疚感是对他人反对意见的接受。
内在负疚感是对自己内在本性或自我的背叛,是自我实现的歧途,本质上是合理的自我反对。因此它并不像弗洛伊德式负疚感那样与文化相关。内在负疚感是“真实的”,或“应该的”,或“合理的”,或“正确的”,因为内在负疚感是本人内心一种真实的落差感,而不是偶然、随意或纯粹相对的地方观念。从这个角度看,当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内在负疚感的时候,内在负疚感是可取的,甚至必要的。这不是一种需要竭尽全力避免的症状,而是指引人们朝着真实自我实现其潜能发展的向导。
声明:本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除本站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只作为购买原版的参考,并无法代替原版,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您若发现本站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请来信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