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花开国学千问《坚毅与自立》的第一诗节有着十分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它开始于记忆中的破坏(夜里的狂风和暴雨),接着行进到太阳和鸟雀的画面。最终,这一节终结于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听觉印象,早上“潺潺流水的嬉笑喧哗”,它回应了前一天晚上的恶劣天气。我们离开了黑暗和混乱,来到静谧、明亮和甜美的和谐状态。可以说,华兹华斯的第一诗节将混乱的驱散过程戏剧化地呈现了出来。在这方面,它预告了《坚毅与自立》的情节:该诗从华兹华斯对诗友彭斯、查特顿和柯勒律治的悲惨命运的不安回忆,行进到结尾处的一种平静的、不动摇的坚毅。但是在另一意义上,华兹华斯的第一诗节又与他的最后诗节(详见下文引用)形成对比。当目睹风暴之后的早晨时,华兹华斯领悟到新起点的所有能量,创造力所具有的那种令人精神焕发、赋予人生命活力的能量。如果我们熟悉《失乐园》(该诗作者约翰·弥尔顿是华兹华斯的伟大向导),就会在“野鸽眷恋着自己甜美的歌喉”一行诗中辨认出诗人对弥尔顿的怀念之情。弥尔顿这么描述创造力——上帝的精神,他写道,“像鸽子一样孵伏那洪荒/使它怀孕”。(在希伯来语的《创世记》中,神的呼吸,希伯来文写作ruah,在创世期间像母鸟一样伏于宇宙之上;弥尔顿在这里发现了他的神圣源泉,并从中受到滋养。)华兹华斯的鸽子和弥尔顿的鸽子不同,它滋养了诗人自己的声音。这种愉快的自我中心主义与华兹华斯在《坚毅与自立》中回忆的几位年轻诗人的生活相互呼应。《坚毅与自立》的最后一个诗节与该诗开头形成了强烈对比。诗人一直在聆听他在荒原上遇见的一位年迈的蚂蟥捕捉者。这位蚂蟥捕捉者描述了他“艰险而又累人的”生活:他在荒原上的沼泽池塘里寻找蚂蟥,拄着拐棍的他看起来几乎没有生气。我们在结尾处看到的是一个严肃的灰暗场景,取代了华兹华斯开头处那种轻松愉悦、生机无限的欢快
声明:本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除本站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只作为购买原版的参考,并无法代替原版,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您若发现本站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请来信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