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我们就可能建立起一门融文化相对论和文化超越论于一体的比较社会学。凡是能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允许自我实现的文化就是“较好”的文化;凡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较差”的文化。这一点标准也适用于教育。凡是有助于培养自我实现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一旦我们用“好”和“差”来谈论文化,我们就是将其视为手段而非目标,这时“适应”的概念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追问:“那些‘适应良好’的人适应的是什么样的文化或亚文化?”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适应并不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40.这似乎是一个悖论:获得自我实现之后,一个人更能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意识和自私自利。自我实现使得一个人更容易获得内心和谐,即将自己与一个比自己更大的整体融为一体(6)。要获得内心完全的和谐,前提条件是完全的独立自主,在一定程度上,反之也成立。一个人能获得独立自主,需要成功的和谐体验(儿童般的依赖、B型爱、对他人的关爱等)。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和谐也是分层次的(越来越成熟),此外,将“低级和谐”(恐惧、软弱、退行)与“高级和谐”(勇气、充分自信的自主性
声明:本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除本站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站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只作为购买原版的参考,并无法代替原版,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您若发现本站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请来信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